知道嗎?近些年熱度不減的可穿戴設備作為智能終端的一大品類,其實最早起源于賭場。據麻省理工學院數學教授Edward O. Thorp在他的賭博輔導書《Beat the Dealer》第2版中提到,他最早于1955年想到了一個有關可穿戴電腦的點子,將小型的攝像頭、對講機等機器掛在身上或放在口袋里,以此得到同伴的信息,并且在1960~1961年期間同另一位開發者合作完成了該設備的開發,成功地把輪盤賭的勝率提升了44%。
可穿戴設備肇始于20世紀60年代,在80~90年代獲得了長足的探索與發展。直到最近十年,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才開始駛入快車道,“家族成員”快速擴充,從世界首款手腕計算器Pulsar到風靡全球的Nike+iPod,再到未來科技感十足的谷歌眼鏡以及各式的智能手表、智能手環、智能頭顯、耳帶設備、智能鞋、智能服飾等,從消費電子到工業應用,人類的想象賦予了可穿戴設備無窮的應用空間。
穿戴式設備的市場現狀
據IDC預測,可穿戴設備2019年全年出貨量有望突破2億臺大關,用戶持有量將在5G的加持下迎來更大幅度的增長。而Gartner的最近一份調查發現,有近三分之一的消費類用戶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將穿戴設備棄用。
面對這樣一正一反兩份調研,對我們國內的穿戴式廠商有什么啟發呢?首先,智能穿戴市場屬于未來的潛力市場,前景廣闊。其次,由于產品的體積粗笨、續航力差、產品同質化等問題,直接導致了可穿戴設備的棄用率居高不下。
面對這樣的矛盾,我們不禁發問:在產品性能、功能不變的前提下,如何依靠產品設計來解決智能穿戴產品的體積粗笨、續航力差等痛點,并進一步提升穿戴設備的差異競爭力呢?如:減小設備內的主芯片尺寸,提供更加靈活的外觀設計?或者采用更低功耗的主芯片來優化穿戴產品的續航時間?
或許,BIWIN佰維的這款小型化存儲芯片可以解答以上問題:
佰維超小超薄eMMC,引領穿戴式存儲新可能
尺寸是限制穿戴式設備外觀和功能的關鍵因素之一。領先的存儲全案提供商BIWIN佰維從硬件設計的角度出發,推出了7.5mm×8.0mm×0.6mm尺寸的超小超薄eMMC,體積比標準規格eMMC減小70%,尤其適用于對尺寸、功耗敏感、可靠性和耐用性要求高的可穿戴式設備,為設備制造商破局提供了可快速落地的技術方案。
佰維超薄、超小尺寸eMMC優勢顯著:
1, 高度集成閃存、主控與MMC接口,符合JEDEC規范;
2, 尺寸小巧,僅為7.5mm×8.0mm×0.6mm,體積相較標準規格縮減70%;
3, 性能強勁,最大順序讀取速度308MB/s;
4,支持動態電源管理,節能、省電,功耗更低。
應客戶所需,佰維持續深耕細分存儲市場
這并不是佰維特種尺寸產品第一次大放異彩。依托于自身領先的封測技術,佰維先后推出了比傳統方案面積減少60%的ePOP芯片、8.0mm×8.0mm×0.9mm 尺寸eMMC等,屢屢突破存儲芯片的尺寸限制,拓展了NAND存儲的應用邊界。產品被廣泛應用于各類終端設備,贏得了客戶良好口碑。
特種尺寸產品應客戶定制化需求而生,凸顯出了佰維開疆拓土的“殺手锏”——除了提供滿足終端客戶對標準化、規模化需求的存儲產品外,并且能夠針對各細分行業市場深度定制存儲方案。佰維多年專注存儲核心技術產品開發與應用,擁有領先的存儲算法及固件開發能力、突出的硬件設計能力、全方位的測試能力以及以SiP為核心的先進封裝制造能力,為客戶提供從產品選型到生產制造的一站式IC服務。面對客戶的客制化存儲需求,佰維團隊深耕不輟,開發出一批批超越客戶預期、性能可靠的存儲精品。